国产手机厂商似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会。
2012年一季度刚过,各大上市手机公司财报频频揭晓,大家发现,除了苹果和三星,几乎所有的巨头都在亏损。首当其冲便是诺基亚和索尼,这两家曾经的手机霸主,短短几年间,沦为市场弃儿,真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国产手机厂商却从未像今天这样滋润。首先是低端市场,随着运营商大力推动3G普及,千元智能机风靡一时,中兴、华为、酷派和联想借着运营商的大船,几乎垄断了中国低端智能手机市场,几乎每一款机型都是百万级的销量。
而在中高端市场,酷派、联想、小米、魅族也有不菲的收获,其中小米手机预计今年出货量将保底400万台,而魅族手机也有百万级的销量。再加上华为、中兴开始发力高端市场,国产品牌再次重现了当年的辉煌。
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2011年手机市场销量前十的品牌中国产占据六席,分别为联想、酷派、华为、中兴、金立和OPPO。国产品牌整体市场份额为37.5%,成功夺回了失去多年的市场。可以说,2011年是国产手机崛起的元年。
但市场从来都是变幻莫测的,正如前面那句话,兴亡只在一夕间。国产手机的优势也许只会在市场培育初期存在,随着市场趋于稳定,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衰败也只是时间问题。国际巨头纷纷陷入困境,给国产敲响了警钟。目前国产手机,出货量大的厂商,都是在低端市场得势,而低端,恰恰是巨头们不想触碰的市场。低端意味着低质,拼的是成本控制,利润自然少的可怜。
数据显示,苹果的出货量在全球的比例中只占个位数,但攫取了六成左右的利润,而三星则拿走了三成多利润,也就是说,苹果三星占据全球手机行业利润的九成以上。未来市场朝着极端化发展的现象只会愈加明显。
国产厂商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华为终端总裁余承东曾经表示,未来存活的不错的厂商,只有3家左右,其他的厂商只能“喝汤”。
知名IT评论人洪波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在未来手机市场,若想胜出,必须具备软件、硬件和互联网服务的综合能力,因为消费者购买的是一个整体。
而这个综合能力,就是指的对产业链的控制力。纵观苹果三星,无一不是对产业链有着极强的控制力。苹果控制自己的系统,在生产制造方面也和供应商达成紧密合作,手机的销售渠道也是自己掌控。而三星则在元器件上拥有垄断的优势,包括屏幕、处理器、内存芯片等等,都可以优先供应自家的手机。
也就是说,想要在未来生存,就要控制产业链。但国产厂商在产业链的面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上游厂商元器件的垄断,对国产厂商影响很大。
2010年HTC的某款机型热卖的时候,却因为三星控制了屏幕出货量而导致手机难产。时至今日,这种情况依旧没有改观。据华为终端总裁余承东介绍,旗下最薄手机Ascend P1 S因为采用了三星的Super AMOLED屏幕,却被对方要求必须晚于自己的机型上市,而遭到拖延,极大的消弱了产品竞争力。
水木清华分析师周彦武表示,芯片、内存和面板等诸多上游关键部件都是无法绕过的鸿沟,再加上Android系统开放,手机制作将会变得没有门槛可言,小米手机恰恰证实了这一点。高利润的时候已经过去,未来智能手机将和PC一样,利润微薄。
面对这种情况,紧抓产业链成了一件迫在眉睫的任务。
但触及产业链说的轻松,想要做到确是难上加难。首先操作系统就是无法逾越的鸿沟,各大厂商只能在Android上二次开发,这种竞争太过于底层;其次屏幕将是无法逾越的障碍,京东方近十年的苦苦追赶依旧无法威胁到四大屏幕厂商的垄断地位。
国产选择了设计制造上相对容易得多的处理器作为突破口。华为今年发布了自己设计的四核海思K3V2处理器,成为国产首个触及关键零部件的厂商。据外媒Verge的测评显示,海思K3V2处理器性能表现不俗。
华为作为世界通信业巨头,也许拥有足够的实力去挑战关键零部件,但对于大部分国产来说,产业链依旧可望而不可及,国产未来的形势并不明朗。
目前国产手机,大部分仍然在表层上苦苦耕耘。而HTC则在跨界上进行了尝试,通过整合互联网服务来打造品牌形象,但这种跨界也是十分危险的,且不说需要耗费巨资,单就消费者能否为服务买账也是一个疑问。
国产手机在经历了上一个十年集体折戟之后,虽然再次焕发了青春,但眼前的路显然会越来越窄。也许我们听惯了国产对于未来的豪言壮语,但面对无情的市场,3-5年之后,还有几家能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