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人们对手机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经历了“核”战、屏幕大战,各大厂商在手机市场中的较量终于进入到了用户体验的较量环节,而在系统优化外,拍照水平的较量渐渐变为了重头戏,于是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到了PK摄像头的小战场中,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而双摄像头这一名称,也随之诞生了。
面对着众多关于双摄像头的宣传口号以及相关新闻,很多用户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双摄像头真的很好用吗?好用到可能iPhone 7都会采用?
双摄像头是什么原理 真好用吗?
传感器尺寸和镜头素质直接决定了相机的成像质量,在智能手机中,由于体积和厚度的限制,不可能无限提高传感器尺寸和镜头的光学素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加入第二颗摄像头来提高成像质量就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
从单摄像头过渡到双摄像头可以看做是二维到三维的过渡,这个大家应该比较容易理解,二维只有x、y两个轴,比如一张素描画,我们整体的感觉是“平”的,而三维则是多了一个z轴的维度,这个z轴的直观理解就是点离我们的距离。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看看我们的人眼,就很容易理解了,人眼是一个典型的双目系统,大家可以做个小实验:闭上一只眼睛,然后左右手分别拿着一只笔,试着让笔尖相碰,怎么样,做不到吧? 我们分别用左右眼看同一个物体,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图像的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我们形成三维视觉的基础,有了这左右眼图像的差异,配合大脑强大的识别匹配能力,我们就能基本确定物体离我们的距离,试验中我们只睁开一只眼睛,虽然能清楚的看到左右手中的笔,但是大脑没法得出深度信息,所以你在“上下左右”方向上能准确定位,但是“前后”方向上却无能为力。而双摄像头的产生,也正是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就仿生学来说,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动物都是两只眼睛,而昆虫等动物拥有数量众多的眼睛,我们称之为阵列。可以说,手机从单摄像头到双摄像头或阵列镜头是一次自然进化的结果。
回归到手机,当我们拍照时,两个摄像头会同我们的眼睛一样,各司其职,一枚镜头负责图像色彩收集,而一枚镜头则负责亮度、轮廓和细节的收集ISP,后方将两者的信息汇总,就会呈现出更好的最终的成片。
双摄像头可以呈现出什么样的效果
理论上,两颗1300万像素的摄像头,通过算法合成可拍摄出接近双倍清晰度的照片,即接近2600万像素的照片。在实际拍照过程中采用双摄像头能拍摄到更多画面细节。这就解决了当前单摄像头方案的像素越高模组高度越大,但手机却越做越薄的矛盾。
另外,双摄像头在弱光环境下拍摄的照片也会有更佳的效果,因为采用双摄像头,其入光量理论上会增加一倍,能够直接提高照片的感光度,降低图像噪点,在弱光拍照和夜景拍摄中效果表现更佳。
还有就是在宽动态的表现上,单摄像头方案在逆光情况下,通常都难以拍摄到清晰理想的照片,要么暗乎乎的一片,要么就白花花的一片。双摄像头也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算法实现更智能的HDR,宽动态更加优秀。
而在对焦方面,双摄像头也可以更加智能,传统的拍照是先对焦后拍照,而双摄像头方案却颠覆了这一传统,可实现先拍照后对焦。不需要在拍照时提前对焦,只需对准画面点击按钮完成拍摄,手机就会自动保存不同焦距的照片,拍完后在预览或者图库里找到图片,点击照片任意位置即可实现重新对焦的功能,这也是我们前面提到,人眼能够实现的效果。
实际上,手机业和相机业一直在努力研究如何还原人眼看到的真实情景,从更高的解析度、感光度,更小的颗粒感,甚至到现实场景的还原。想象一下,20年后的今天,我们从虚拟现实的立体影院中看到的电影或球赛,跟你在拍摄现场和足球场感受到的情景并不无二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或者你在网上选择产品,想要购物时,所有产品都是通过3D扫描建模,可以实现所见即所得,这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当虚幻变得真实,虚拟现实时代可能也就来了,所以说,双摄像头的出世并非是一种噱头,而真的是一种进化,这种进化也并非终极阶段,前面我们提到的阵列,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苹果iPhone7 |
苹果手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