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人不是做手机的或者修手机的,也不是“玩家”,用过的手机也很有限,所以仅代表个人很片面的观点。
2.这篇东西主要为打发5.1长假无聊的时间,没有更高或者更低的目的。
不断看到直板机和翻盖机的争论,这次想好好比较一下。
由于懒,没有附上举例的照片也没有画图说明,全靠文字表达,见谅。哈哈。
还是把手机的外观构成分成几个区域说吧,这几个区域不可或缺但也可能被合并。
1.显示区:
现在看就是屏幕了。随着要显示的内容不断增加,这个区域的面积不断扩张,而且四周要有必要的边框。
直板机的屏幕会位于正面上方,翻盖机会在盖的内侧,很难有什么改变。就像我们的眼睛长在身体高处一样,哈哈。如果放在下面,那就被按键盘的手指遮挡住了。从人体看,和眼睛平行的就是耳朵,那听筒就会在屏幕的上方,一定如此,除非想在通话时顺便用唾液清洗一下屏幕,才会把听筒放在屏幕对侧。
屏幕的厚度在不断减小,但遗憾的时屏幕护壳的厚度反倒难以减得太薄,尤其对于“大脸在外”得直板机来说。硬度、韧性、透光率、成本之间得矛盾往往只能通过厚度来解决,在现在得材料技术水平下。(顺便说一句,如果其他部件得厚度较大,护壳和屏幕得间距可能被加大以保证外观平整,对碰撞缓冲有利,但对光折射不利。)
而翻盖机得护壳可以做得很薄甚至取消也不足为奇,因为开盖碰撞跌落得几率远小于合上盖的,而大多数翻盖机也不能开盖致180度,除非地面有一“恰当的”的尖锐物体,否则屏幕正面很难受到撞击。
值得注意的倒是翻盖机的屏幕接线会通过转轴处,而且屏幕的开关其实比直板机更频繁,有时用户还会不自觉的反复高速折叠翻盖,造成频繁突然的开闭屏幕,对屏幕寿命产生恶劣的影响。而直板机的屏幕平时处于“待机”状态,切换到“开机”状态的电压差小,“关机”一般采用了延时设置,相对“柔和”一些。而且,对于双屏翻盖机来说,两个屏幕之间的切换也要求软件考虑得更周到,测试更严谨。
2.输入区:
现在看就是一般就是键盘。这个区域在触摸屏手机上被整合进了显示区,但大多数手机还是存在的。
这个区域在直板机上被压迫的越来越小,甚至在某些机型上已经没法再小了。如果作为人机工程研究,两个横向按键的“按压有效区”的间距不应小于大拇指呈30~60度范围内的手指肚(不是外形轮廓,而只是可能发生形变的手指肚,哈哈)横向尺寸,就是说,在自然操作下,不应同时能按下两个键。不方便操作的设计是失败的,出现一下也会很快消声匿迹的。
按键可以做成凸的,也可以做成平的(参见普通PC键盘、笔记本键盘和工业放水按键键盘),但按压后需要一个弹性压缩距离来确认手感,这样不仅“舒服”也使误动作概率下降,但同时也加大了按键的厚度。
而翻盖机的按键面积比较充足,主要因为按键对侧的屏幕的尺寸较大。由于面积的增加,翻盖机的操作手感一般会好于直板机,按键的距离可以较大,而人的手指是需要一定的位移来确认相对位置的。但其面积也不应超过以正常握持后的拇指根部为圆心,以拇指长度为半径的原形范围内,否则可能就要双手操作了。并且还要根据自然握持方式,确定常用按键均处于35度左右的拇指“舒适”移动的扇形内,就是只有拇指关节动,而手不用移动,这样用起来才得心应手。但另外一些功能键则应布置在此扇形的边缘,让手机稍“费力”才够得着,防止误操作。
由于翻盖机的输入区面积有点过大,所以设计师往往费尽心思来布置,其实本人觉得整洁明快的整体式外观比较耐看,仅供参考。
折叠机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输入区和显示区在携行状态的“分离”,以减小携行长度,遭遇触摸屏之后,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除非是给触摸屏加个护盖而已。由于触摸屏手机的厚度就是直板机的厚度了,所以可能出现的盖的厚度必须很薄,只能用单层的塑料/金属(由于金属受冲击后可能产生的尖锐菱角的硬度要大于触摸屏,所以并不宜作为护盖使用)片。而不厚的话又难以容下“小屏幕”,所以要么取消小屏幕,要么在盖上开个窟窿(透出部分屏幕看看时间之类)。可以这样说,触摸屏手机不会出现现在意义上的翻盖机了。
3.电池区
电池作为移动通讯工具的蓄能器不可或缺。现在的技术水平决定了其体积不能太小,而且电池是有必要方便拆卸的。所以,无论电池外壳作为手机外壳的一部分还是另加外壳,此区域除了简单的装饰,无法再设计其他功能区,否则拆卸一次过于麻烦。
功能装置应尽可能靠近耗能最大的部件,那就是屏幕背面了,但能量需要恰当的分配,所以其实应该靠近主板。
应该没人想把电池放直板机的正面,那手机也太大了,哈哈。应该也没人想把电池放翻盖的盖上,不仅线路要走一个来回,盖也太厚了,头重脚轻容易脱手。
但现在采用的背面下部恰恰是主要握持区域,工作环境不佳,尤其是长时通话时。待技术进步,电池体积缩小厚,挪到背面上部较好(但此区域又被天线、摄像头等等霸占着-_-)。
4.接口区
数据线、蓝牙、红外线、耳机、卡槽等等,这些接口由于没有标准化和本身技术以及传统的原因,越来越多了。
手机的正面和背面应美观光洁,而顶部一般又有发射端,所以只能布置在侧面和底面,而这也要与主板的设计密切联系。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电池体积的影响,电池侧面是很难布置接口的,因为除非加宽很多,否则没有必要的插入深度。
考虑到上述因素,就只能见缝插针了。
实际上,由于翻盖机两部分的厚度均要小于直板机(否则折叠后太厚了),接口的布置难度反比直板机大。对于一些追求超薄的机型,只好放弃一些接口或者采用非标薄接口,也属无奈(幸亏翻盖机的转轴处和键盘底部可以做的厚些),甚至可能某个接口的尺寸将决定整体外形的厚度。
所以很多需要众多接口支持的智能机选择了直板的造型。
5.麦克
由于技术的进步,外露的只是一个小孔。由于任何形式的音质“修波”(就是所谓的“降噪”技术,突出人声,削弱环境噪音)都不免影响音质,所以麦克放在下部才是正道!因为这样才离嘴巴更近。
对于直板机而言,正面已没了这个小孔的位置,除非应挤在键盘下面(又要加长整体手机外形),所以只好放在底部了。而对于占人群多数的右手持机者来说,底部左侧才是理想的位置,因为右侧可能距离嘴部的更近,但极可能被某些胖乎乎的小手的拇指丘挡住。
对于正发愁面积用不完的翻盖机来说,键盘面的正面最下方就是最理想的位置。翻盖机翻开后的长度更长,离嘴更近,也就造成了翻盖机对直板机通话的音质优势。
6.扬声器
这里专说分离式扬声器设计的手机。
为了音质更优美,越来越多的手机采用了分离扬声器设计,即小扬声器负责接听,大扬声器负责铃声和免提。这样位于手机上部正面或侧面的小扬声器可以做的很小,而需要音量大的铃声时由大扬声器负责音质更好。
对于直板机来说大扬声器只能放在背面,而且要避开电池区,为了防止携行时的遮蔽,放在背面上部较好。但背面的扬声器往往还是会在平躺和装进套里时被遮蔽的,所以用分离扬声器的直板机要养成背面向外携行的习惯。
翻盖即布置起来就容易多了,转轴处、主屏背面、键盘下部,都可以的。但考虑到携行时的防止遮蔽,还是放在转轴处或者折叠后的正面上部比较好。
对于所谓的“立体声”扬声器(至少要分出左右声道来),一般会采用两个“中号”的扬声器,这两个扬声器只能是尽可能拉大左右间距(上下间距没啥用,因为人耳朵是左右长的,哈哈)才能有“立体感”,位置在正面上部两侧最佳。
直板机布置两个分离扬声器太难了些,除非机器本身够大,翻盖机则容易多了,谁让人家面积大的用不完呢?转轴附近就不错。注意手机折叠后,扬声器也要外露就可以了。
7.摄像头
越来越被看重的部件。
直板机的摄像头除非能旋转,否则只好放在背面,因为现在大多数情况是要拍别人而不是自拍或者当镜子。而考虑到3G的可视通讯,做成旋转镜头的话,只能放在顶部了,因为不能再给已经被屏幕充满的手机增加宽度了,这样也就加长了手机的整体长度。但本人不赞同用旋转屏幕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造成的可靠性的下降实在得不偿失,还增加了屏幕的厚度以及手机整体的厚度。
翻盖机处理这个问题就又简单了,可利用的面积很充足。如果仍要考虑到可视通话,放在转轴处做成旋转的是个很好的选择,放在别处难免增加了设计难度(比如放在屏幕背面,这样就必须做成横纵轴都能旋转的盖,而放在键盘面,则仍需要屏幕横纵旋转或者在背面开取景窗)。
不过,我个人认为可视通话真是很恐怖呵......
8.转轴
江湖故老相传,翻盖机多了一个转轴,可靠性就下降了不少。其实单纯就根轴来说,如果结构合理,材质对路,加工精准,也没啥问题。但问题往往出现在这几个方面:
a.由于“手感”和“锁定”的需要,此处需要加弹片、卡销之类的结构,而这些结构容易磨损并逐渐失去弹性。
b.越来越多的线路经过此处,不断弯折,不免可能造成损害
c.折叠机的主屏开闭会更频繁(见上面第一条中的解释)
d.翻盖机的两部分有效厚度实际低于直板机,元件排布和散热可能出现问题。
e.多了一个小外屏就多了一个不可靠因素,两屏间的切换对软硬件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从纯理论分析,直板机更可靠,也适于作为触摸屏的载体,并方便布置接口;而翻盖机在通话和铃声的音质上有着先天的优势,也更利于保护屏幕,操作也更舒适。
这里还要着重指出,可靠性不仅和设计原理有关,和具体结构设计、材料选用、加工精度等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厂家不同档次的产品很难比较的。
由于手机已经成为一种快速消费品,用到其设计寿命的情况并不多见,所以买质量信得过的厂家的喜欢的就可以了,大可不必考虑太多。
当然,你的选择也代表了你的性格和心理,翻盖机更“复杂”更容易“打扮”更适合“拌酷”,甚至可以更“优雅”,所以才让国人追捧吧。可实用的直板机很讨欧美人喜欢,更干练更严谨。(这里有一个极小范围的统计,本公司(工程类)的技术骨干均使用直板机,而管理和营销人员多使用翻盖机,哈哈!)
如果触摸屏是趋势的话,翻盖和直板的争论也将不复存在,嘿嘿。
题外话:
不禁总想说说外型识别要素的设计问题。
一个品牌是应该有自己的几个独特的传统的外形设计要素的,就是让消费者不看品牌也能一眼认出的几个造型特征,进而体会出品牌代表的内涵。这点在汽车设计上体现的非常明显,手机业的诺基亚、索爱、西门子、三菱的部分机型等等做的都还不错,而“国货”的大量贴牌贴丢了自己的“脸”,很难看到有所延续的设计要素。
其实贴牌并不可怕,可怕的倒是连外形设计都无能为力!
造成消费者认知一片混乱,大多数外型只算媚俗呆板的乌合之众(而放在人家品牌群里,很多难看的也成了“特色”,这就是区别)。如果人家是门派,咱这只算帮会了,唉!
我们最大的持续的设计要素就是根本没有持续的设计要素,苦笑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