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人士介绍,目前市场上的"黑"手机分为三种:走私水货手机、杂牌假冒手机和翻新拼装手机三大类。走私水货手机是指通过非法渠道,从国外逃避关税运到国内的整机;杂牌假冒手机是指一些非法生产厂家生产的假冒知名品牌手机,或近似知名品牌的杂牌手机,迷惑消费者;翻新拼装手机是指从国外走私进来的零件进行组装,或者将收购回来的旧机型进行内部清洗,然后换上新的机壳,再贴上假冒入网标志当新机出售。
另外,贴牌原本是一种正常的合作经营生产方式。但现在一些国产手机厂家自己不生产、不提供售后服务,而通过将手机牌照出租给无牌照手机企业经营,质量和售后服务都得不到保障。
羊城晚报记者以自己亲历暗访所接触到的种种触目惊心的事实,揭露了广州、深圳等地各种走私、冒牌、拼装等"黑"手机泛滥的现状。据了解,在这三地,"黑"手机的销售已成行成市,颇具规模,在这些市场内销售"黑"手机没有入网证和3C认证,或采用假冒的入网证和3C证;闻所未闻的手机牌子超过30种;一款品牌手机有三个"克隆版";两款功能近似的手机,差价达四、五百元……。
在"黑"手机诱人的价差之下,是一个个不为人知的黑洞。这些手机普遍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更谈不上售后服务,一些消费者贪图便宜买了这些手机,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往往投诉无门,对消费者的利益造成极大危害。"黑"手机滋养着不法商人的暴利,严重侵害了正规厂商的利益。
规范市场须联手出重拳
![]() |
图:陈秋明摄 |
面对"黑"手机的日益猖獗,与会的厂商、经销商代表纷纷表示目前有关部门对"黑"手机的打击力度不够,力量也不集中。他们认为"黑"手机现象牵涉面广,单靠某一个部门进行治理难度较大。因此呼吁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黑"手机带来的严重社会危害,把打击"黑"手机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抓,设立跨部门的专门的执法机构,组合海关、税务、质监、工商、信产部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进一步加大打击"黑"手机的力度,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会后,各手机厂商和经销商代表发布了联合宣言,呼吁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黑"手机对国民经济造成的严重破坏,和对国内手机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巨大的危害;呼吁有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最大限度地遏制"黑"手机泛滥现象,坚决打击违法行为和追究违法人员,为手机行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呼吁消费者正确认识"黑"手机的危害,自觉抵制黑手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