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靠一台服务器和一条通道就可坐吃一年的日子已一去不返了,一条条收网政策让大大小小的SP如芒在背,坐立不安
近日,中国移动颁布和SP新的分成比例,包括三种形式:其一是维持现状,中国移动负责计费和支付,SP负责业务推广及售后,中国移动除了收取上网流量费外,只从内容收费中分成15%,SP拿余下的85%;其二,是SP的售后也由中国移动负责,双方按照三七分成;其三,中国移动负责计费、售后服务以及业务推广,SP只提供内容,双方按五五分成。
此举一出,大小SP哗然。
诺盛分析师洪健飞认为:原来大部分中小SP的营销和客服,事实上都是由中国移动这类运营商做,这次分成的调整对于没有营销客服能力的中小SP是一大打击,必然迫使部分实力不强、盈利欠佳的SP退出市场或合并。
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移动增值服务产业SP的收入可望达到110亿元,但SP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升高,20%实力强的SP将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40%处于中游的SP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40%处于弱势的SP将面临淘汰的压力。
从电信增值业务中,早入行的SP已经赚足了第一桶金,“那是一个抢钱的年代,日子就像在天堂”一家中型SP公司WAP业务的市场总监如是说。而2003年之后他们赖以生存的奶酪却渐渐地被运营商拿走了。
移动的心思
去年以来,新政频传。从上马MISC平台(过滤违规行为和不良信息)、处罚违规SP、清理沉默用户,直到目前的调整分成比例,SP和中国移动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微妙,有时候充满敌意,有时又相互偎依,这背后的症结在于中国移动涉足SP领域的野心。
洪健飞认为这体现了中国移动“松紧”交替的市场策略。中国移动在产业初期“放水养鱼”,任由SP们采取各种方法开疆拓土;等到初具规模,摸清了产业的盈利点,便利用管制等各种渠道回收权力主导市场。
同时SP也向《财经时报》指出,这次的分成政策不同于以往的监管手段,运营商其实是惦记着电信增值业务带来的赢利。
中国移动因此被众多SP怒称为“既要收租金,又要分享租房所带来利润的无耻房东”。
据悉,中国移动从SP分来的收入不会占到其总收入的1%。而日进斗金的移动为什么要不惜开罪为它立下汗马功劳的SP商家,抢占SP市场这么微不足道的利润呢?
业内人士认为,运营商真正的目的在于挤掉SP,取而代之。而中国移动堂而皇之的解释则是要学习NTTDoCoMo的经验,而他们商务运行流程中没有SP,运营商直接和CP(内容提供商)联系。
SP厂商感叹飞鸟尽,良弓藏。中国的市场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荼,电信增值业务也受到消费者的认同。运营商便绕过SP这个中间环节,避免丰厚的利润花落他家。
中国移动官方则否认了这种看法,他们认为仍要加强和各方的合作。中国移动相关人士曾经对《财经时报》表示,中移动不会自己介入SP运营,但今后不排除以资本方式控股或者入股一些SP。
但运营商的算盘还是逃不出明眼人的观察,洪健飞分析道,增值业务无疑是未来的新增长点,尤其是在未来3G来临之后,增值业务将更是重中之重。
但有其他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中国的移动市场将不再“双寡头”时代,新兴移动运营商极有可能采取一些更为优惠的措施快速吸引CP、SP加入形成产业价值链,因此电信运营商不会傻到把自己的合作伙伴逼到竞争对手那边去。
重新分成政策无疑是运营商在加强其对整个产业价值链的控制。
SP的新格局
此次新的分成方案,对于那些具备营销渠道和市场推广能力的SP而言,维持了原来的分成模式,并没有受到较大的影响。
而对于没有营销能力和客户服务的中小SP,无异于晴天霹雳。这部分SP在分成中只能拿到70%或者更少,收入锐减必然加速SP与CP的整合。同时,有独特内容资源的CP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中国移动政策中五五分成的SP,实际上已经成为了CP。
这实际上将形成一个哑铃的结构。一头是大型的SP提供商,它链接整合了无线的各项业务,在电信增值领域高歌猛进;一头是完全蜕变的SP,依托于差异性的内容资源,转化为CP。
当奶酪被拿走了,是守在奶酪消失的地方不停抱怨,还是立刻穿着跑步鞋,开始新的追逐?
在巨头云聚的电信产业链中,中小SP们必须学会在弱势中求生存,而它所能做的只能是适应这种改变。
名词解释
SP:
ServiceProviders即服务提供商,具体是指增值电信业务提供商,即通过运营商提供的增值接口为用户提供服务。
CP:
ContentProviders即内容提供商。它是SP的上游商家,它把产品或内容提供给SP,通过SP再提供给运营商。
电信增值业务: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包括以下9项:电子邮件;语音信箱;在线信息库存储和检索;电子数据交换;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增值传真;互联网接入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可视电话会议服务。
目前SP业务主要集中在电子邮件、语音信箱、电子数据交换、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等几项,而在线信息库存储和检索、可视电话会议服务等业务的发展潜力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