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短信渗透生活
在海口企业工作的刘先生每月花在手机短信上的费用达八百多元人民币,他乐此不疲的原因是,短信已成为他传递信息的渠道。
海南省作协副主席、《天涯》杂志社社长邢孔建认为,庞大的手机用户群和二十四小时随身携带、开放式、即时传播的特点,使手机短信成为现代人们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快捷、实用平台。
目前全国有三亿多手机用户。央视日前一项调查显示,百分之七十六的受访者表示,如果没有手机短信,会觉得不适应,甚至“非常不适应”。
中国手机用户每人每天短信量二点五条,仅次于日本,排名世界第二位。众人缘何喜欢短信?调查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沟通方式、自由和省钱。
中国人交流讲究含蓄,点到为止。一位已退休的海南政府IT官员表示,喜欢用短信,是因为它的私密性,同时可以张扬个性。另外一个收获是,他发短信惜字如金,语言变得更精练了。
海南移动e拇指短信文学网站负责人张丽婷说,短信改变了传统思维和习惯,事实上,短信已渗透政治、经济、文化多个领域。
第五媒体和“五色”短信
短信因为它的传播广泛和迅捷,在纸媒、广播、电视和网络之后,被誉为第五大媒体。
短信有“五色”。记者日前在海口“冰山沙龙”聚会上首次听到这种说法。
海南省企业家协会秘书长冷明权说,他的手机可贮存一千五百条短信,红色、白色、黑色、黄色短信外,他最喜欢灰色:诙谐幽默的短信。
邢孔建坦言,短信作为第五种媒体,因监管缺位,短信垃圾化让人颇感无奈。而在自由的幌子下,黄色短信、“段子”文化的一度流行让人困惑。
为倡导短信新文化,提升短信品质,营造人与人之间良性互动,两年前,《天涯》杂志社和海南移动公司、海南在线等率先全国共同发起短信文学大赛。
短信文学倡导新文化
说起两年来举办短信文学大赛的心得,张丽婷言辞谨慎,又满怀信心:
二00四年首届短信文学大赛开赛,引来国内一片质疑声:短信还能做成文学?短信能否称文学?但随即全国移动手机用户热烈响应,一篇篇精彩作品问世,淹没了最初的疑问。今年第二届大赛结束后,手机短信已成为小小说、诗歌类作品的新园地,引发新一波创作热情。
张丽婷表示,中国移动为应对信息垃圾,倡导短信新文化,专门成立了e拇指文学艺术网, 并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手机虚拟文联”。目前已有大批短信文学爱好者聚集,有会员还倡议开辟园地进行短信文学理论研究。
《天涯》副主编王雁翎认为,如何利用手机短信这个多媒体、高科技的平台,创作文学性强、有趣味、流传广泛、创新传统文学的短信文学,手机短信面临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