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坛上有一个机友说有一个网站用和弦来为mp3分类,我感到非常奇怪。
在我以前的印象中,“和弦”二字总是和钢琴、小提琴等乐器谱子相关联的,是和声学理论的一个专有名词,给一首歌曲配上适合的和弦才会带给人以美的享受。
但很显然我们现在在这里所说的“和弦”是用来指手机音乐的。和前面的“和弦”不是一码事,只不过恰都和音乐有关而已。
为何手机铃音一定要用“和弦”这个词呢?
我也不清楚,我总认为是YAMAHA等音频处理专业厂家为和区别自己生产的不同芯片所能解压缩音乐音质的一个代码,就好比电脑程序中的“菜单”和真正的“菜单”是不相同的。
那它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和弦数呢?
我想所谓“16和弦”、“32和弦”、“40和弦”、“64和弦”等等,准确的定义应该是“16复音铃声”、“32复音铃声”……,什么是复音呢?我想是指乐曲可以同时发出的最大声音数目,即几个声音同时播放出来。一首曲子在合成的时候,是将很多种音合叠在一起来显示效果的,因而,就会给音频处理芯片带来解码要求,因而不同的芯片对应不同的和弦数,高和弦芯片向下兼容低和弦,就好像vcd只能看vcd格式而不能看dvd,而dvd不仅能看dvd而且能看vcd。一般的MIDI文件的复音数都没有超过32,所以只要支持32和弦的芯片,在音色上基本不会有复音丢失的现象发生。
小K是16和弦的,又是支持midi文件的铃声,按理论肯定在音色上不能和高于16和弦的芯片所做的手机相比。其实如果是midi文件,16和弦和40和弦的文件通过手机扬声器传出来,根本听不出差别,即便是在电脑上又有几个人,听听便知道是多少和弦呢?所以说没必要为16和弦而耿耿于怀。只不过从文件大小来说,一首曲子,和弦数越大肯定文件越大。 如果是指mmf铃声文件,而且是带人声的MMF文件,听起来会觉得40和弦的比16和弦的好听,我想这可能和人声的频谱远比乐器复杂有关,和弦数多一些,可能会更逼真一些。
至于MP3文件,我认为和弦更是挨不着边,没听说过有人说我这首MP3是多少多少和弦的。MP3(MPEG Audio Layer3)是由iso/mpeg语音编码标准所制定的一种声音的压缩技术。这种压缩技术可以将声音中人耳能够听到的频段外的声音去掉,在MP3中只有一些如压缩率是320KBPS、128KBPS、64KBPS...来介绍或形容的,以区别它们之间的音质好坏,文件大小。同样压缩率越小的文件越小,当然音质也就越差。
至于有个别网址上用和弦来分类mp3的,我不敢说是错的,但我是不认同的。也许是手机中的音频芯片所支持和弦数同MP3的压缩率有关吧,但我想最多是压缩率不同而已。
我非专业人员,以上仅仅代表我本人的意见,如不正确请朋友们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