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策收紧,产品物以稀为贵
最近两个月多款手机涨价最直接的原因,在于海关总署于今年7月2日发布的公告,公告宣布,从今年的9月1日起,个人邮寄进境物品,海关将依法征收进口税,同时,将免征税额调低到人民币50元,而过去海关遵循的是1994年的文件,即“寄自或寄往港澳地区的个人物品限值为800元,免税额为400元;寄自或寄往其他地区的个人物品限值为1000元,免税额为500元”。如此大幅度缩减免征额度,国家的目的显然非常明确,那就是直指水货经销商和用代购获利的个人商家等。
公告一出,显然带来了连锁的反应,虽然还没到新规生效的时候,但海关其实已经在开始“严打”,为的当然是创造一个良好的推行新规的环境,因此无论是水货商、代购商,甚至于以个人的身份从香港及海外携带产品入关,现在都会面临非常严格的检查。比如本来是随便买点数码产品带回来送给亲朋好友的,现在海关也许会要求你直接拆开包装,以此来证明这“不是给别人代购来获利的”。至于过去商家的渠道,现在基本已经全部堵死,陆路海路邮路受到全面的盘查,可以说,“常规”的方式事实上已经很难入关,现在能入关的产品大多为走私渠道了。
货源的困难,使得产品物以稀为贵,要稳定市场供应,价格只能被不断抬高,最后让普通商家和消费者来共同买单。
2、早作打算,经销商忙于囤货
也正因为政策的收紧,现在上游的经销商都在忙着“囤货”,以早作打算(其实已经不早了)——至少,要在寻找到“魔高一丈”的途径之前稳定住市场。苹果iPhone 4是当中的代表,其它一些主流的智能机产品有很多也都位列其中,基本上,现在能够有供货渠道的商家都多少积攒了一些机型。而囤货之后,市面上在售产品的数量自然也非常有限,要想购买,消费者只好多掏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