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时报报道了两起案例。
案例一为20多岁的小琳在寄快递的过程中认识了快递员小张。一段时间后,小张说自己缺钱临时需要周转,向小琳借2000元。小琳在微信上给小张转了2000元。事后也没有让小张补一份借条。而当小琳向小张要求还钱时,对方竟玩起了人间蒸发。
随后,小琳向法院提起了诉讼。可小琳无法提供微信转账给小张的原始页面,只出了一张微信转账截图的打印件。且这份打印件上的收款人为一个网名“重*再来”。
因是网名,故法院无法与该账号的实际所有人关联。法院最终以证据不足驳回了小琳的诉讼请求。
另外一位用户孙先生也遇到了同样情况,但孙先生根据律师指导,及时补充、固定了证据。对方并不知孙先生已打算提起诉讼,也未提防。在律师指导下,孙先生分别在微信、短信里给对方发去消息,大致内容是:“XXX(对方名字),我是XXX,我在XXX时借给你,合计XXX,请你尽快归还。”对方在微信和短信上都回复“有数了。”此外,孙先生还与对方在电话里进行了交流,进一步确认了相关事项,并进行了录音。
孙先生的做法使得原来的证据从孤证变为了完整的证据链。最后,法院也支持了孙先生的诉讼请求。
小编了解到,在进行网络转账时,微信与支付宝以及其他网银都不同,因为微信转账需要对方确认,而支付宝和网银则是直接到账。前段时间微信方面也对这一设计进行了解答。
下面是微信支付团队给出的详细解释:
举个例子:
DAY 1,A和B吃了饭,B掏的钱,A当时没有现金,需要事后给B。
DAY 2,A从兜里掏出100块钱,递给B:嘿,哥们,昨天我那份饭钱!然后B可能会想一下,昨天我们吃饭了?要不然算了吧,算我请了;算了,最近买房手头紧,还是收下吧。
结果就是:
1) B摆摆手或者挡回去,说:不用了,下次你请。
2) B伸出手,接下来,转到自己的钱包里,然后笑笑说:你太较真了,我说了我请的。
对于微信转账来说:
1)付款方
付款方付款成功,会有支付成功反馈,并且会触发一条付款消息给收款方。这一步就是掏钱出来递给收款方。
收款方收、不收、过期退还,都会触发一条消息给到收款方。这一步就是掏出钱后,收款方做出的决定的反馈。
2)收款方
收款方收到付款方的付款消息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收、拒绝,假装没看到。
这里设计拒绝,主要是考虑不该收的钱,不能收。不想收的钱,可以不收。
微信转账是建立在朋友之间的资金往来。微信首先是一个沟通工具、社交场景,好友在微信上通过发消息来沟通。
PS:如果大家喜欢该款软件,可以使用【安卓应用下载】进行下载。(安卓应用下载操作简单便捷;拥有最具公信力的应用下载排行榜,贴心的装机必备,让你的安卓手机更丰富更好用!)
|
二维码扫描下载 |
|||
分类:通讯管理 评分: | ||||
支持平台:Android、Apple、Symbian、Windows Ph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