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质
今天在智能手机上采用较多的是铝制机身。从2012年开始,HTC One系列手机最先开启了铝制机身时代,不过出于对成本的考虑,随后手机厂商的跟进速度也并不算快,直到2014年开始才慢慢普及。
铝制手机相比塑料材质的优势是硬度更高,所以按理说也是能更好的保护手机内部元件不受损。为了防止金属材质出现被磨损的状况,一般手机都会采用阳极氧化铝的设计加以保护。另外一个优势是金属材质的热传导效率会比一般手机更高,理论上会提升硬件性能。
设计上现在提到比较多的少不了金属一体成型。这种设计一般出现在金属手机身上更多一些,这会让整个手机具备更坚固、完整的特点,省去那些繁琐的组装过程,产品内部的空间会更多,可以更好的用来控制设备的体积大小。其他形态上,金属本身也可以加入更多设计,比如条纹、拉丝等等,能在此基础上增加金属手机的美感。
真正考验金属手机的主要是天线信号问题。曾经尝试使用金属边框的iPhone 4就因为天线门问题而出现信号不稳定的情况。采用金属材质的手机不能采用内部天线,而是需要用塑料或是玻璃在外壳处制造一个缺口让无线电信号流通。由于制作工艺的差异,这难免会让手机不同方向的天线接收信号的强度差强人意,尤其是手直接接触金属部分的时候会更严重。另外一个问题相信大家也都能猜到,那就是金属手机的成本会更加昂贵,而且金属手机普遍偏重一些。
从进化的角度来分析,金属手机正在逐渐从铝合金变为铝镁合金。主要是因为镁的密度更小,这样可以把金属手机做的更加轻薄,只是镁表面更容易被氧化的问题并不好解决。
玻璃材质
如果要是配合金属边框,那么玻璃材质的手机一定是最完美的选择之一。纵观目前手机厂商的新品使用玻璃的概率很高。玻璃材质的优缺点十分明显,首先是美观性最好,而且在硬度上以及耐划性上更好,但同时更加容易摔碎,也比较容易沾染指纹。
之所以选择玻璃材质,很多手机厂商也看中的是这种材质更多是介于塑料和金属之间的一种权衡。毕竟无论是对于热导率还是无线型号来说,玻璃材质都可以更好的处理性能与信号问题。
其他材质
除了以上我提到的这些手机材质之外,目前也已经有其他个性化手机壳出现,比如木质后盖、竹制后盖、可修复划痕后盖以及曾经我们熟悉的军工级凯芙拉材质等等,有些出于成本的考虑并没有在智能手机中普及开来,而有些特点鲜明的后盖材质已经成为了促进手机周边配件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如今智能手机已经不再单单是以一种材料设计为基础。我们已经看到很多智能手机都是使用混合型材料制作而成,比如前后正面面板玻璃,外加镁铝中框,同时配上一个后置塑料后壳等等,以此来弥补不同材质手机带来的不足。然而另一方面,如此繁多的手机材质似乎也只能依靠手机外壳来区分,这难免也体现出了智能手机的创新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瓶颈期。或许面对让人眼花缭乱的手机材质会让你无法做出判断,不过正是这些不同风格的材质也会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个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