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韩国KTF公司表示,今年6月,一个月来手机短信 SMS 的收发量达到了20.8615亿条,而语音通话的接打量是20.4669亿次。据称,韩国SK通信和LG通信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由此,一个新的现象诞生了——手机短信首次超过了语音通话的接打量。而媒体也抓住这个数据,大势渲染“短信超语音”的言论,他们认为,用户正忙于使用手指,而嘴却闭了起来。
“拇指”真的取代“语音”了吗?短信到底有没有这种颠覆性的魅力?本报进行了一次相关内容的指南针调查,对短信和语音进行了中肯的横向、纵向对比分析。我们认为短信和语音各有千秋,也各有其不可替代的方面。同时,短信产业是希望产业,目前在我国短信市场有所发展,但速度不快程度不高,SP和运营商们要更大力度地进行市场开发和模式创新。
1、您用的是哪类通讯终端?
A、可发短信的小灵通31.62%
B、移动手机55.56%
C、联通手机12.82%
2、您发的短信属以下哪种类型?
A、网内(灵通之间、手机之间)49.57%
B、移动与联通之间37.61%
C、手机与小灵通之间12.82%
点评:自小灵通具有收、发短信功能以来,其用户群体突飞猛进;而在实现了与手机之间的短信互发后,更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终端市场上它们互不相让,一起倡导着时尚的通信生活。
本次调查中,使用小灵通的用户多于使用联通手机的用户,毫无疑问是与小灵通的短信功能离不开的。当然,把这种终端分布情况结合以下相关调查中网内(灵通之间、手机之间)互发的比例高达五成,而“手机与小灵通之间互发短信”只有12.82%的比例来看,我们发现小灵通用户与手机用户间的互发频率还是相对小很多的。
一方面,这与“互发业务”的开放时间有关。因为小灵通和手机两者间短信互通的局面今年才刚刚打开。另一方面,这也和网间费用结算存在较大差别很有关系。小灵通用户和手机用户之间互发短信时其结算费用与网内互发相比更高,这便导致了一定的市场差别。用户呼吁这方面的改善,而短信市场也将因此得到更大的扩容。
3、您现在一个月发几条短信?
A、从不发2.54%
B、30条以下37.29%
C、30-100条39.83%
D、100-300条16.10%
E、300条-600条0.00%
F、600条以上4.24%
点评:短信市场在日常的信息沟通、传递可以得到很大程度地挖掘。聊天、祝福,还有一些节目的观众互动都是通过短信的方式进行的。然而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有八成的用户每月发送短信在100条以下。也就是说,他们平均一天大概发出3条短信,如果按收到有回复计算的话,短信的收发量明显偏少了。另只有16%的用户在一个月内能发100到300条,即平均一天有3、4条以上。这个结果对期待“拇指时代”到来的人来说,实在不容乐观。
随着信息消费观念的日益浓厚,短信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统计称,2004年中国短信一年总量达到约3000亿条,这个数字占据了世界各国短信数量总和的将近一半。SP和运营商们都在想尽办法挖掘市场。怎么挖?要有怎样的市场眼光,建立怎样的商业模式才能更好的开发短信市场?这值得关心短信产业的人们好好思考。
4、您现在平均一个月打几次电话?
A、从不打(只接)12.17%
B、30-60次51.31%
C、100-200次20.87%
D、200次以上15.65%
点评:年轻一代主要是借助手指来传情达意,而中老年则更加青睐进行语音通话。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使用语音服务的较少,六成比例的用户一个月打电话还不到60次。但另有20.87%的用户可以在一个月内拨打100到200次的电话,即平均一天的拨出量为3到7次。对比短信的发送量,用户拨打电话的比例也是大部分集中在平均一天3、4次的水平。可见,短信与语音的使用频率差异不大。
全球范围内来看,到目前为止也并不能说短信已经绝对超越了语音。无线互联产业的日益兴盛势不可挡,这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语音是基础电信服务,这是电信运营商的服务本源,即使未来数据业务迅猛发展,也不可能“抛弃”语音。专家认为,即使3G时代,也是语音占主导地位,不过像短信等数据业务会大张旗鼓。
5、您发短信主要是给谁发?
A、同学/同事44.44%
B、恋人17.09%
C、亲人7.69%
D、朋友29.93%
E、客户0.85%
6、您的电话主要打给谁?
A、同学/同事37.07%
B、恋人10.35%
C、亲人19.83%
D、朋友26.72%
E、客户6.03%
点评:联合两则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同学(同事)、朋友以及恋人之间,用户大多数采用短信的形式进行沟通联络;而与亲人、客户的联系或传递信息则更习惯采取电话的方式来直接进行。一方面,这是人们在选择不同沟通对象时的沟通习惯;同时,也与两种不同通信消费方式的特点有关。后者将在下一项调查中昭然若揭。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短信收发的主要推动力仍来自于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往来。难怪有专家表示,中国的短信市场仍存在巨大的缺失。因为在短信发送中的主要推动力仍来自于个人之间的信息和娱乐短信,其比重超过95%。
很显然,有一块市场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企业之间以及个人与企业之间的短信息交流。有调查表明,将近60%的企业表示期望尝试基于短信或者是基于WAP这种无线应用,以此实现信息发布、业务咨询、发布广告、以及预定和接受定单等业务应用。为什么电子商务有C2C、B2B、B2C等等,而短信市场不能开发出如此丰富的商业模式?这值得我们去思考。
7、您选择“发短信”的方式,主要原因是什么?
A、资费便宜(打电话太贵)50.86%
B、用短信表达更有情趣43.97%
C、有优惠(月送短信)何乐不为5.17%
8您选择“打电话”的方式,主要原因是什么?
A、沟通更便捷60.34%
B、沟通更真实可靠35.34%
C、话费低廉4.12%
点评:看过这项调查,我们发现,由于“资费便宜”而使用短信的用户占50%以上;由于“表达更具情趣”而选择短信的用户也占了将近五成。这就是短信的两个基本特点。基本上没有人会认为短信“贵”,贪图优惠包月送短信的用户还不到一成。区别于短信,语音则在“沟通便捷及可靠”上吸引绝大部分的用户。而很明显,“资费”绝对不是语音的优势。
两者泾渭分明,各有千秋,用户也针对不同的沟通对象而选择不同的通信方式。根据我们自己的通信习惯,可以猜测大部分用户喜欢用“便宜又有情趣”的短信方式来与同学(同事)、朋友以及恋人交流;也偏好于以“便捷、可靠”的语音和亲人、客户进行沟通。这正与上一项调查相互应照。
9、在您打的电话中,市话的比例是多少?
A、0-10%14.53%
B、10%-30%16.24%
C、30%-50%11.11%
D、50%-80%27.35%
E、80%以上30.77%
10、在您打的电话中,长途电话的比例是多少?
A、021.55%
B、0-30%56.90%
C、30%-50%12.07%
D、50%-80%5.17%
E、80%以上4.31%
点评:最后,我们还对用户所打电话的类别作了一项调查,看看市话语音和长途语音的拨打情况,以此来了解用户对语音的一点消费习惯。
结果显示,近六成的用户在拨打电话时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是市话,而还不到一成的用户会在长途语音的消费上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这方面,信产部对6月通信行业主要业务量的调查也显示,网内区间电话通话量达400.6亿次,而本网内区内电话通话量则为3045.2亿次。很显然,市话是用户语音消费的主要选择。
除了个人原因(通信对象在市内或者市外),“资费”则是主要因素。市话普遍比长途便宜,用户在兼顾短信和语音的特点时,最敏感的因素还是价格。目前,语音方面还有来自于网络电话的压力,看来运营商们都得提高战斗力,运筹帷幄征战市场。
信息产业部一项关于“2005年6月通信行业主要业务量完成情况”调查显示:该月,我国移动短信业务量1392.5亿条,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9.8%;本地网内区间电话通话量400.6亿次,比上年同期增长了9.3%;本地网内区内电话通话量3045.2亿次,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0%。按此数据,仅仅把本地网内区间电话通话次数和区内通话次数相加就达到3445.8亿次,这就比同时期移动短信业务量1392.5亿条多的多。
看来,中国人目前的通信消费方式还是以“语音”为主。但移动短信业务量比上年同期增长39.8%,而网内电话通话量平均增长率是7.15%,由此可见,移动短信的发展很有潜质,势头也比语音来更得猛烈些。
据信产部另一项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短信发送量有望超过1.4万亿条,仅短信市场规模就超过1400亿元人民币。可以预见短信市场将有着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在短信产业蒸蒸日上的时代,产业链应抓住机遇加大关注和投入
由此,一个新的现象诞生了——手机短信首次超过了语音通话的接打量。而媒体也抓住这个数据,大势渲染“短信超语音”的言论,他们认为,用户正忙于使用手指,而嘴却闭了起来。
“拇指”真的取代“语音”了吗?短信到底有没有这种颠覆性的魅力?本报进行了一次相关内容的指南针调查,对短信和语音进行了中肯的横向、纵向对比分析。我们认为短信和语音各有千秋,也各有其不可替代的方面。同时,短信产业是希望产业,目前在我国短信市场有所发展,但速度不快程度不高,SP和运营商们要更大力度地进行市场开发和模式创新。
1、您用的是哪类通讯终端?
A、可发短信的小灵通31.62%
B、移动手机55.56%
C、联通手机12.82%
2、您发的短信属以下哪种类型?
A、网内(灵通之间、手机之间)49.57%
B、移动与联通之间37.61%
C、手机与小灵通之间12.82%
点评:自小灵通具有收、发短信功能以来,其用户群体突飞猛进;而在实现了与手机之间的短信互发后,更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终端市场上它们互不相让,一起倡导着时尚的通信生活。
本次调查中,使用小灵通的用户多于使用联通手机的用户,毫无疑问是与小灵通的短信功能离不开的。当然,把这种终端分布情况结合以下相关调查中网内(灵通之间、手机之间)互发的比例高达五成,而“手机与小灵通之间互发短信”只有12.82%的比例来看,我们发现小灵通用户与手机用户间的互发频率还是相对小很多的。
一方面,这与“互发业务”的开放时间有关。因为小灵通和手机两者间短信互通的局面今年才刚刚打开。另一方面,这也和网间费用结算存在较大差别很有关系。小灵通用户和手机用户之间互发短信时其结算费用与网内互发相比更高,这便导致了一定的市场差别。用户呼吁这方面的改善,而短信市场也将因此得到更大的扩容。
3、您现在一个月发几条短信?
A、从不发2.54%
B、30条以下37.29%
C、30-100条39.83%
D、100-300条16.10%
E、300条-600条0.00%
F、600条以上4.24%
点评:短信市场在日常的信息沟通、传递可以得到很大程度地挖掘。聊天、祝福,还有一些节目的观众互动都是通过短信的方式进行的。然而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有八成的用户每月发送短信在100条以下。也就是说,他们平均一天大概发出3条短信,如果按收到有回复计算的话,短信的收发量明显偏少了。另只有16%的用户在一个月内能发100到300条,即平均一天有3、4条以上。这个结果对期待“拇指时代”到来的人来说,实在不容乐观。
随着信息消费观念的日益浓厚,短信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统计称,2004年中国短信一年总量达到约3000亿条,这个数字占据了世界各国短信数量总和的将近一半。SP和运营商们都在想尽办法挖掘市场。怎么挖?要有怎样的市场眼光,建立怎样的商业模式才能更好的开发短信市场?这值得关心短信产业的人们好好思考。
4、您现在平均一个月打几次电话?
A、从不打(只接)12.17%
B、30-60次51.31%
C、100-200次20.87%
D、200次以上15.65%
点评:年轻一代主要是借助手指来传情达意,而中老年则更加青睐进行语音通话。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使用语音服务的较少,六成比例的用户一个月打电话还不到60次。但另有20.87%的用户可以在一个月内拨打100到200次的电话,即平均一天的拨出量为3到7次。对比短信的发送量,用户拨打电话的比例也是大部分集中在平均一天3、4次的水平。可见,短信与语音的使用频率差异不大。
全球范围内来看,到目前为止也并不能说短信已经绝对超越了语音。无线互联产业的日益兴盛势不可挡,这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语音是基础电信服务,这是电信运营商的服务本源,即使未来数据业务迅猛发展,也不可能“抛弃”语音。专家认为,即使3G时代,也是语音占主导地位,不过像短信等数据业务会大张旗鼓。
5、您发短信主要是给谁发?
A、同学/同事44.44%
B、恋人17.09%
C、亲人7.69%
D、朋友29.93%
E、客户0.85%
6、您的电话主要打给谁?
A、同学/同事37.07%
B、恋人10.35%
C、亲人19.83%
D、朋友26.72%
E、客户6.03%
点评:联合两则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同学(同事)、朋友以及恋人之间,用户大多数采用短信的形式进行沟通联络;而与亲人、客户的联系或传递信息则更习惯采取电话的方式来直接进行。一方面,这是人们在选择不同沟通对象时的沟通习惯;同时,也与两种不同通信消费方式的特点有关。后者将在下一项调查中昭然若揭。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短信收发的主要推动力仍来自于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往来。难怪有专家表示,中国的短信市场仍存在巨大的缺失。因为在短信发送中的主要推动力仍来自于个人之间的信息和娱乐短信,其比重超过95%。
很显然,有一块市场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企业之间以及个人与企业之间的短信息交流。有调查表明,将近60%的企业表示期望尝试基于短信或者是基于WAP这种无线应用,以此实现信息发布、业务咨询、发布广告、以及预定和接受定单等业务应用。为什么电子商务有C2C、B2B、B2C等等,而短信市场不能开发出如此丰富的商业模式?这值得我们去思考。
7、您选择“发短信”的方式,主要原因是什么?
A、资费便宜(打电话太贵)50.86%
B、用短信表达更有情趣43.97%
C、有优惠(月送短信)何乐不为5.17%
8您选择“打电话”的方式,主要原因是什么?
A、沟通更便捷60.34%
B、沟通更真实可靠35.34%
C、话费低廉4.12%
点评:看过这项调查,我们发现,由于“资费便宜”而使用短信的用户占50%以上;由于“表达更具情趣”而选择短信的用户也占了将近五成。这就是短信的两个基本特点。基本上没有人会认为短信“贵”,贪图优惠包月送短信的用户还不到一成。区别于短信,语音则在“沟通便捷及可靠”上吸引绝大部分的用户。而很明显,“资费”绝对不是语音的优势。
两者泾渭分明,各有千秋,用户也针对不同的沟通对象而选择不同的通信方式。根据我们自己的通信习惯,可以猜测大部分用户喜欢用“便宜又有情趣”的短信方式来与同学(同事)、朋友以及恋人交流;也偏好于以“便捷、可靠”的语音和亲人、客户进行沟通。这正与上一项调查相互应照。
9、在您打的电话中,市话的比例是多少?
A、0-10%14.53%
B、10%-30%16.24%
C、30%-50%11.11%
D、50%-80%27.35%
E、80%以上30.77%
10、在您打的电话中,长途电话的比例是多少?
A、021.55%
B、0-30%56.90%
C、30%-50%12.07%
D、50%-80%5.17%
E、80%以上4.31%
点评:最后,我们还对用户所打电话的类别作了一项调查,看看市话语音和长途语音的拨打情况,以此来了解用户对语音的一点消费习惯。
结果显示,近六成的用户在拨打电话时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是市话,而还不到一成的用户会在长途语音的消费上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这方面,信产部对6月通信行业主要业务量的调查也显示,网内区间电话通话量达400.6亿次,而本网内区内电话通话量则为3045.2亿次。很显然,市话是用户语音消费的主要选择。
除了个人原因(通信对象在市内或者市外),“资费”则是主要因素。市话普遍比长途便宜,用户在兼顾短信和语音的特点时,最敏感的因素还是价格。目前,语音方面还有来自于网络电话的压力,看来运营商们都得提高战斗力,运筹帷幄征战市场。
信息产业部一项关于“2005年6月通信行业主要业务量完成情况”调查显示:该月,我国移动短信业务量1392.5亿条,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9.8%;本地网内区间电话通话量400.6亿次,比上年同期增长了9.3%;本地网内区内电话通话量3045.2亿次,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0%。按此数据,仅仅把本地网内区间电话通话次数和区内通话次数相加就达到3445.8亿次,这就比同时期移动短信业务量1392.5亿条多的多。
看来,中国人目前的通信消费方式还是以“语音”为主。但移动短信业务量比上年同期增长39.8%,而网内电话通话量平均增长率是7.15%,由此可见,移动短信的发展很有潜质,势头也比语音来更得猛烈些。
据信产部另一项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短信发送量有望超过1.4万亿条,仅短信市场规模就超过1400亿元人民币。可以预见短信市场将有着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在短信产业蒸蒸日上的时代,产业链应抓住机遇加大关注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