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快有,手慢无。”这句微信抢红包的广告语成为春节期间很多人的“口头禅”。不得不说,火爆的微信红包打乱了很多人的过年习惯。春节晚会不认真看了,改抢红包;麻将不开桌了,改抢红包;扑克不洗牌了,改抢红包。
一时间,抢红包成了很多人春节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不敢睡觉的“病根”。而愈演愈烈的抢红包甚至让很多人的“金钱观”发生了巨变。
有网友甚至感叹“现在超过1毛,就觉得是一笔巨款;超过1元,会感到呼吸困难;超过10元……啊,那是一个令人窒息的数字……”。
原本是移动社交和娱乐相结合产物的“抢红包”,经由一些人不断创新玩法,似乎让“抢红包”滑向了一种新型“网瘾”和网络犯罪。
为什么这么说?
微信抢红包有猫腻:极易沦为“网络赌博”
我们知道,微信红包分为两种,一种固定金额红包(即“普通红包”),一种是随机金额红包(即“拼手气红包”)。
值得一提的是,以凭手气红包为载体,一种名为红包接龙或接力红包的玩法,让很多人深陷其中、欲罢不能。而正是这种让人上瘾的红包玩法,实际上已经不知不觉成为一种变相赌博或网络赌博。
“拼手气红包”,本来是带有随机性的红包发放方式,恰恰是因为金额随机反而增加了参与抢红包的刺激性和娱乐性。但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结果的随机性也极易让其成为“赌博”的道具。
在春节期间,很多微信群,不论之前是交流群、工作群、同学群、校友群还是兴趣群、爱好群或专业群,一夜间全变成了“红包群”。
如果说,一些普通群中的红包接力玩法,有些还能算“进行带有少量财物输赢的娱乐活动”的话,那么,以下几种“红包接力”玩法已经是赤裸裸的“网络赌博”。
玩法一:手气最佳者特定倍数接龙。按照该红包接力玩法,组织者或参与者根据群内人数情况,率先在群内发出第一个拼手气红包(几个至几十个不等),手气最佳者(金额最大者)按照所获得的金额乘以相应的倍数(从几倍到几十倍不等)接力发红包,以此类推,不断循环。
玩法二:手气最佳者特定金额群发。按照该红包接力玩法,组织者或参与者根据群内人数情况,在群内发出第一个拼手气红包(几个至几十个不等),手气最佳者(金额最大者)按照固定金额给所有抢到红包的参与者或全部群内成员逐一发放固定金额(少则几十元多则几千元至上万元不等)的红包,随后组织者或参与者按照一定规则重新发红包选择出手气最佳者,以此类推,不断循环。
玩法三:手气最佳者固定金额接龙。按照该红包接力玩法,组织者或参与者根据群内人数情况,率先在群内发出第一个拼手气红包(几个至几十个不等),手气最佳者(金额最大者)按照固定金额(几十元至几千元不等)接力发红包,以此类推,不断循环。
我们可以看到,在上述三种红包接力玩法中,拼手气的结果,实际上不仅成了每局输赢评判的结果,也成了每局赌资分配的依据。
在三种玩法中,所有参与者都可能涉嫌聚众赌博或赌博罪。而在“玩法二”中,如果有组织者自出资金,发起每轮拼手气红包且参与每轮手气最佳红包分配(固定抽头渔利),则该组织者可能涉嫌“开设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