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影像虽然看起来比较复杂,不过归结起来就是视觉移位。人的两眼相隔大概为6厘米左右,这就意味着如果你看着一个物体,两只眼睛是从左右两个视点分别观看的。左眼将看到物体的左侧,而右眼则会看到她的中间或右侧。当两眼看到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时,左右两面的印象合起来,就会得到最后的立体感觉。而这种获得立体感的效应就是视觉位移。
而拍摄影像时,只要用两台摄影机模拟左右两眼视差,分别拍摄两条影片,然后将这两条影片同时放映到银幕上,放映时加入必要的技术手段,让观众左眼只能看到左眼图像,右眼只能看到右眼图像。最后两幅图像经过大脑叠合后,我们就能看到具有立体纵深感的画面。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3D影像。
目前在国际上流行的裸眼3D效果主要是有多透镜、狭缝光栅、全息术和体块3D显示等四种方式,其中在手机上采用的主要有多透镜和狭缝光栅这两种3D技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多透镜
这种3D显示器在显示屏前增加了一个多透镜屏,用一排垂直排列的柱面透镜控制左右图像的射向,使右眼图像聚焦于观看者右眼,左眼图像聚焦于观看者左眼,从而让观看者在不同角度看到不同的影像,产生立体幻像。
目前人们已经可以把透镜的截面做到微米级,使得条纹状立体图像更加精细,因此这种技术目前广泛用于高清晰的3D数字电视、3D手机、3D大屏幕显示等。
2、 狭缝光栅
这种立体影像显示技术是在普通的液晶显示器后加上一层黑色和透明垂直条纹间隔排列成的图案层,相当于把“3D眼镜”放在了显示器里,不过光栅层与液晶层之间的距离以及条纹的宽度必须相当精确,才能使得背光板的光透过该光栅之后,到达左眼的光线只经过奇数行的像素,到达右眼的光线则只经过偶数行的像素。这种方法的局限是,观看者只有在某一确定位置才能欣赏到3D影像,当然如果采用棋盘式光栅,观看的范围和角度也会更加自由。